Shadowsocks PAC模式和全局模式的区别 |
Shadowsocks PAC模式和全局模式的唯一区别就是: 1.在全局模式下,所有的网站都默认走代理(使你的所有http/socks数据经过代理服务器的转发送出。) 2.在PAC模式是只有被墙了的网站才会走代理(连接网站的时候读取PAC文件里的规则,来确定你访问的网站有没有被墙,如果符合,那就会使用代理服务器连接网站)。 Shadowsocks的全局模式: 是设置你的系统代理的代理服务器,使你的所有http/socks数据经过代理服务器的转发送出。而只有支持socks5或者使用系统代理的软件才能使用Shadowsocks(一般的浏览器都是默认使用系统代理)。 Shadowsocks的PAC模式: 会在你连接网站的时候读取PAC文件里的规则,来确定你访问的网站有没有被墙,如果符合,那就会使用代理服务器连接网站,而PAC列表一般都是从GFWList更新的。GFWList定期会更新被墙的网站(不过一般挺慢的)。 扩展资料: Shadowsocks可以指:一种基于Socks5代理方式的加密传输协议,也可以指实现这个协议的各种开发包。目前包使用Python、C、C++、C#、Go语言等编程语言开发,大部分主要实现(iOS平台的除外)采用Apache许可证、GPL、MIT许可证等多种自由软件许可协议开放源代码。 Shadowsocks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,在使用之前,需要先将服务器端部署到服务器上面,然后通过客户端连接并创建本地代理。 区别一:使用流量多少不一样。 PAC模式:节省流量。 全局模式:流量消耗较多。 区别二:运行速度快慢不一样。 PAC模式:国内网站依旧走本地网络,速度快,绝大部分国外网站都走代理,速度也快。。 全局模式:所有网站都走代理,访问国内网站速度变慢。 区别三:访问网站覆盖面不一样。 PAC模式:少部分国外网站不走代理,无法起到加速效果,甚至无法访问。 全局模式:可访问全球所有网站。 区别四:运行原理不一样。 PAC模式:所有http/socks数据经过代理服务器的转发送出。而只有支持socks5或者使用系统代理的软件才能使用Shadowsocks(一般的浏览器都是默认使用系统代理)。 全局模式:不要求应用程序遵循特定的操作系统平台,只是简单地传递数据包,而不必关心是何种应用协议(比如FTP、HTTP和NNTP请求)。 区别五:智能程度不一样。 PAC模式:是智能分流模式,根据规则去匹配你访问的网站,仅加速国外网站,国内网站不受影响,非常智能。 全局模式:机械的利用设计的程序进行访问网站,所有网站都走代理,智能化程度不高。 扩展资料: Shadowsocks 使用自行设计的协议进行加密通信。加密算法有AES、Blowfish、IDEA、RC4等,除创建TCP连接外无需握手,每次请求只转发一个连接,因此使用起来网速较快,在移动设备上也比较省电。 所有的流量都经过算法加密,允许自行选择算法,所以比较安全。Shadowsocks 通过异步I/O和事件驱动程序运行,响应速度快。 客户端覆盖多个主流操作系统和平台,包括Windows,OS X,Android和iOS系统和路由器(OpenWrt)等。Shadowsocks 专为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优化。 |